6789影院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6789.run 说好的“生育潮”,失约了。 最新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 不仅如此,统计局数据也显示,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的新低,且已经是连续7年下降了。 与此同时,包括上海、河北、河南等多个省市发布了新增辅助生殖机构规划。 不想生?不敢生?还是不能生?这届年轻人到底怎么了? 生育率创历史新低 这两天,“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 近日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同样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人口出生率反映了人口的出生水平,该指标持续下降,意味着每年的新生儿越来越少。 根据年鉴,2020年相比2019年,全国人口净增204万人,而前一年增量还高达467万,2018年增加了530万人。换句话说,2020年我国少出生了280万人左右。 14亿人口基数,一年仅增加204万人,这个对比极为惊人。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组数据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进入我国人口负增长时期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众所周知,人口负增长会对人口红利、养老金、养老照料等带来持续性的挑战,影响极为广泛,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事实上,对于如今的低生育率,被谈论最多的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 房价高、养育幼儿成本高,工作内卷,加班严重……在社交媒体上,这些都被认为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原因。其中,高昂的养育成本是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候蔺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二孩’政策后,我省在2017年生育率达到高峰11.26‰,主要是二孩生育的多,但到了2020年就下降至8.7‰。因此,相信三胎政策发布后,由于孩次较高,政策对于人口增长水平的贡献十分有限,主要是稳定生育水平。目前四川的生育水平现状十分严峻,维护适度生育率迫在眉睫。”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三胎政策目前效果还不明确 在她看来,改善生育问题,需要支持生育政策细化落地及建立以家庭福利为中心的普惠型养育体系。“核心是要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家庭养育负担,破除家庭高成本养育思想,让当前捆绑家庭生育意愿的养育成本降下来,这个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比如加大普惠性托育服务的投入及建设等,现在一些托育机构动辄收费上万,很少有家庭负担得起。” 候蔺还认为,建立以家庭福利为中心的普惠型养育保障体系,保障“一老一小”两极人口的社会支持,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的抢占先机之举,从而提高城市人才竞争力、盘活劳动资源存量。“整体看,四川省处于人口外流状态,提高家庭生育福利有利于吸引人才流入,从而提升整个地区竞争力。” 可以说,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收入、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乃至智能化时代的娱乐休闲多元化,是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的重要原因,亟待相关支持政策落地。毕竟,现在的年轻人连婚都不想结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结婚登记人数814.33万对,相比2019年下降了12.2%,减少113万对,也是20年来的新低。而今年前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又下降了0.1%。 多地规划新增辅助生殖机构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不想生、不敢生外,不能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中国人口协会、国家计生委联名发布的最新《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12%—18%左右。患者人数超过4000万,即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有不孕不育问题,20年增长了10倍左右。 其中,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的不孕不育患者中,25岁至39岁的人数居多。 成都市区三环内一家生殖专科医院员工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以前都是高龄妇女来我们这看不孕不育。这些年,年龄在20岁到35岁之间的育龄妇女越来越多,做试管婴儿的夫妻数量也在增加。很多病人都是从四川各地专门来成都看不孕不育。” 这位员工还透露;“我发现,现在头胎的胎停育现象越来越多,不少都是20多岁处于生育黄金年龄的女性,导致的原因也很复杂,需要到专门的生殖专科去检查治疗。” 有业内人士表示,受教育年限延长、结婚推迟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育龄妇女生育时间也随之推迟,在生育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情况下,再加之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男女不孕不育比例呈现上升态势。因此,对生育能力和生育权利的保护,也是“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中不容忽视的一方面。 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迅速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上海、河北、河南、天津、贵州、安徽、陕西、山西等12个省市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 其中,四川省未来5年增加机构数最多达20家,其次是安徽省、陕西省、江苏省等均规划新增不超过10家。 多地的规划称,目前存在辅助生殖服务需求量大的情况,同时有省份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服务能力分布不均衡的情况,无法充分满足群众的生殖健康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生娃难“需求”催生了千亿辅助生殖市场。 有市场研究机构乐观预计,未来整个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4341亿元。 而Frost & Sullivan公布2020年国内辅助生殖总服务规模为589亿元,这意味着还有超3000亿潜在市场空间期待挖掘。 多家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随着生殖赛道日益火爆,不少公司纷纷加码布局。 资本市场中,2019年6月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的锦欣生殖,被喻为是“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非公立辅助生殖机构”。贝康医疗、爱帝宫等亦在港股上市。 其中,贝康医疗11月3日公告称,将以人民币8500万元收购星博生物51%的股权。而星博生物,是国内布局最早、规模最大的男科生殖医院, A股市场中,太安堂、广誉远、丽珠集团、通策医疗、长春高新、麦迪科技等公司均已布局或收购辅助生殖技术赛道。 在辅助生殖赛道上,更多的未上市公司正在加速拓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有9家公司先后获得融资或被收购,包括女娲生命、东蕴医疗、星博生物、韦拓生物、拜尔洛克、瑞柏生物、和万家医院、DHC医疗、好孕帮等。 背后投资方包括觉资投资、中金启辰基金、松禾资本、幂方资本、丹麓资本、深圳高新投、鼎信资本等诸多VC/PE机构。 然而,即便千亿辅助生殖市场蓄势待发,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辅助生殖更多是作为辅助手段,核心还是要年轻人们心甘情愿生孩子。 你,愿意生孩子吗?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