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普利斯信息网 2022-01-09 450 10

服务器行业现状问答

Q:相比传统服务器,边缘计算服务器的变化在哪里?这些功能的变化带来的新设计给服务器厂商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边缘计算处理器可以类比AI摄像头,它将服务器托管直接放在前端,像是工控机、法务一体机等等,处理完之后有需要的数据才传到中央,这样可以极大地简化配置,不需要很高的计算性能,就是一台很普通的设备去和别的东西进行集成做成一体机。整体来说节省了成本,减少了传输损耗。还有部分边缘计算服务器也可以在本地进行数据存储,在这种情况下就相当于已经是一个迷你型的IDC了,对整体的计算会带来一个好的影响。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最主要是形状会发生变化。传统服务器的规格都是固定的,每次换代也局限于增加主板和线路等,比较简单。但是边缘计算服务器根据应用场景(例如高压、低温、极端天气等),机箱的尺寸、主板以及各方面抗压性能都会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改良,它不会有统一的标准。


服务器行业现状问答


Q:芯片缺货什么时候能缓解?目前国产替代带来的性能变化对于公有云大厂是可接受的吗?

目前来看的话大厂其实没有接受,或者说范围很局限,只有一些很不重要的芯片,例如管理类、协调类的芯片,它们功能比较单调,信息广度很少,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所以整体厂商去替换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主要芯片的替换基本上是很难的,例如CPU,对于大的互联网客户而言,他们旧有的程序无法在替换过的新CPU上运行,会造成比较大的问题。内存芯片供货紧张,但是成本基本上已经达到白热化了,毛利不高,国外厂商价格也不高,国内厂商实际上不会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因此想要全面推广有一定难度。SSD相对来说好一些,例如华为的SSD,但是国内定价和国外厂商的差价并没有拉开,对于国内top级别的互联网客户而言,它们本来的拿货价就很低,因此国内品牌没有很大的优势;而且SSD也没有到完全断货的程度,所以替换也比较难。网络芯片产业有博通、Intel等,供货周期已经受影响了,Intel在大的互联网客户中份额不高,主要还是针对智能网卡,以及中小型顾客发力。从长远来看,国内的芯片去推销、替代主要芯片可能还需要时间。


Q:目前主要缺货的就是RAID卡、网卡、内存,如果都很难做国产替代,那么这几家服务器厂商不会有很大的供货压力吗?

服务器厂商例如华为、新华三都有自研的RAID卡,一些客户可以接受RAID卡和服务器同厂商;此外,一些老款的型号会有比较大的积货,目前已经升级到12GB很多年了,没有再往上提升,新款和老款之间的性能差别很小,这种情况下老款卡也是可以用的,所以“有什么卡就供什么卡”,从业务方面基本是无感知的。内存卡的话是多家供应的,三星、美光、海力士基本上是平分市场的,市场整体处于强竞争关系,各厂商不会让自己到供应不上,导致生意流失、份额被抢的地步。像几个比较大的服务器厂商都是提前规划好全年的订货数量。


Q:服务器厂商拉料滚动的时间是一个月?

各个供应商会根据服务器厂商的规划提前安排自己的采购模式。客户向服务器厂商买货要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下单;服务器厂商基本上要提前一个多月开始备货,这样才能满足需求,它们会在零部件供应商处提前采购,但是一般会和供应商沟通未来半年到一年的规划,不会有实时的爆发性的需求。“一个月”是指服务器厂商从下单至到货的时间,因为提早下单放在仓库里也会造成资金占用,但是产能需求会提前更早沟通。现在头部的服务器厂商也在向头部互联网客户询问一年的规划了,因为这样它们更好去规划产品的进度。


Q:从需求端来看,像阿里、腾讯它们下一个财年的资本开支,服务器领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呢?今年相比去年的走势如何?明年怎么看?

服务器还是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速度,而且今年AMD和Intel换代了新产品,明年发布的新一代产品在性价比方面会提升很多,所以明年上的量也不会少。目前我们还是看互联网客户的增长在10%左右。另一种情况是新一代服务器的性能相比于老一代服务器提升的比较多,服务器采购的数量可能减少,但是总金额不一定会减少。


Q:一般直接采购边缘计算服务器的是三大运营商吗?

运营商直接采购边缘服务计算器的比较少,主要还是专门做这种领域的客户比较多。三大运营商之所以会采购大规模的处理器,主要原因是三大运营商也在做自己的云服务,例如托管云、专属云等,并不是因为它们给中国布局通信网络会需要这么多服务器。


Q:三大运营商这两年传统服务器采购了多少量?明年怎么看?份额情况?

今年三家都在80亿左右,明年随着5G网络的部署、网络提升和数据量提升,在运营商行业服务器是肯定会增长的。目前数据量处于爆发式增长,带来的效益就是后端服务器也会呈现这样的增长态势。


Q:现在阿里、腾讯对于纯代工的服务器态度如何?它们会把一些品牌厂商的份额交给像富士康等厂商吗?

从头部客户来看,纯代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以前,浪潮是卖品牌服务器给这些大客户;现在浪潮也会做客户定制好的服务器,所以市场份额仍然能占到35%左右。唯一的区别在于销售模式:因为ODM里涉及到的CPU、内存、硬盘等部件的成本都是互联网客户直接跟零件供应商去谈好的,服务器厂商的利润来源主要是机箱、主板、代工等业务,整体的控价能力会弱一些。


Q:之前和互联网服务器厂商那边了解到,2020年疫情需求有一些爆发,阿里提前采购了很多服务器,现在还有很多冗余算力没有消耗完,怎么看明年的需求?
基本上这几家厂商的算力都没有消耗完,因为公有云厂商基本不会消耗完,都会留一定量的冗余。从历史数据来看,最近几年公有云行业内服务器采购量从来没有下滑过,始终在增长,可能前几年增势稍缓。各家去采购的时候都会做冗余,但体量不大,大概留有20%-30%,防止爆发性的事件发生。看未来的趋势,首先有老旧设备要淘汰,设备使用期限一到就要淘汰,这一批设备就必须用新的服务器去替代,这方面已经构成了一个较大的体量。其次,今年的转型导致在业务需求方面都是尽可能压缩,因为明年会大批量去上新一代的产品。新产品在算力方面有大幅度提升,但最主要是网络改了:目前头部互联网已经改成了100G,如果存了太多的老设备,对未来会有影响。如果未来对现在的网络进行一个大的设计改造,对很多业务进行一些切换的话,体量也是不会低的。

要根据全国的服务器销售量来判断需求,不能根据一家来看。2020年浪潮的爆发主要是由于华为供不上货,它把很多份额给吃了,所以不能只根据一家来看。例如阿里和腾讯也不能只看其中一家,因为它们的时间规划点可能有出入,所以预测也会有相应落差。从全国来看服务器增长每年都保持在大概在10%左右,20年基本持平;全球的话是6%左右,除了2019年下滑了。


Q:比如采购的服务器是两年前的,也不至于因为新的芯片来了就要替换吧?

这个不会的,服务器没有到年限是不会把它替换掉的。只是大家都知道马上要有新一代产品了,会有很多的需求是延后的,这是很正常的。公有云内部有一个最高的KPI考核指标,就是成本管控会很严,所以在新一代产品可以节省不少成本的情况下大家都会选择这个。


Q:华为的服务器相当于单独剥离出去了,您觉得以后这个主体在市场上的竞争策略是怎样的方式?往后看,您觉得这个主体它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在市场上的份额会怎样变化?

这个公司刚成立肯定会经历下滑,一般程序的各种流程还没跑通,各种产品可能也没普及,包括客户可能也不认可,前期会有一些波动。等这方面问题全部解决完之后,应该就会开始平稳增长。参考新华三起步时期的经验,我估计可能要一年左右销售渠道才能完全沉淀。


Q:今年整体的服务器成本抬升幅度大概是怎么样的?服务器的涨价幅度又是怎样的跟随关系?

服务器涨价基本就是跟着芯片颗粒走。之前价格波动比较大的主要就是SSD和内存,它们其实都是存储颗粒的价格进入服务器在减少。这个基本上都是在波动的,对于中小型客户有影响,对于大客户而言,大客户跟供应商好像都是一个协议价,所以不会涨价,加上这些大客户每年都会杀价,基本上价格一年比一年低。从成本整体来看,今年的利润率水平不会因为原材料涨价受太大影响。对于做ODM的厂商,原材料的价格是云厂商和部件厂商直接产的价格,而不是服务器厂商去谈的,所以它不怎么受影响。


Q:在国内信创市场,各家服务器品牌对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适配情况如何?

这部分市场还是以政府主导为主,例如华为的鲲鹏芯片,它会在中国内地省份达成合作,专门根据它的CPU去做服务器等等,形成新的品牌,这些也会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使用没问题,会向国企、央企再进行普及。另外,海外软件厂商、大数据厂商、数据库厂商等,以及做SAP、OA、ERP的厂商很多不会和国内的产品做适配,目前来看都是一些国内的软件厂商做了适配。这种适配的过程比较久,相当于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要同时推广,这样客户才能真正地使用上。


Q:目前哪些国产CPU跑在前面?
目前华为鲲鹏是跑在前面的,因为它已经在国内建了好多厂了,由当地政府牵头建厂,专门针对这个芯片去开发服务器出售的情况也很多见。其他的几个国产芯片目前还没有到这种规模型的上量的态势。另外,鲲鹏芯片的处理器性能一家领先,加上有华为整个平台在后面支撑,所以会走得比较靠前。


服务器托管https://www.idcsp.com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普利斯信息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普利斯信息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