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哭闹不是最终目的,引导孩子学会控制和处理情绪,才是“管教”真正的目的。 ——鹿妈 作者|朗读君 来源|朗读君(ID:langdu120)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着实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有个女孩犯了错,妈妈惩罚了她。 当女孩向爸爸妈妈承认了错误,并跑回自己的房间,想要自我调节时,妈妈不依不饶地追到房间,反复问她: 你现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错了要不要改?该不该接受教训? 女孩的情绪显然已经几近崩溃,她满脸泪水,一次又一次地大喊: 我已经知道错了,还要我怎么样!我只是想自己静一静,请你出去!不要打扰我静一静的时间! 然后便扑到了床上,哭的更难过了。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家庭都发生过。 孩子已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家长还要穷追不舍的说你态度不好,情绪不对,恨不得孩子面带微笑地道歉,丝毫不给孩子一点处理情绪的时间。 在大多数时候,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家长能给他们一些私人空间,来消化和处理好自己的坏情绪和坏脾气。 孩子发脾气时 千万别冷处理 前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一条视频,一个孩子躺在地上打滚,还大声哭闹,引得过路的行人纷纷侧目。 而孩子的妈妈,却站在一旁,淡定地玩手机,任由孩子愤怒着发脾气。 对此,有些网友表示支持妈妈的做法,还声称: 孩子快起来吧,这些套路都是你妈当年玩剩下的。 可我看完这段视频后,却笑不出来。 这位妈妈的眼中只有手机,连看都不看孩子一样,还美名其曰“教育”,这是我不敢认同的。 或许这位妈妈觉得孩子生气是装的,只不过是变着法子要挟自己,所以无比坚定地执行“冷处理”,以免孩子被惯坏。 可是,那个躺在地上的孩子,正处于情绪的漩涡中,全身上下满是痛苦和无助。 心理学家西格尔·布莱森说过: 我们做的最糟糕的一件事,就是无视孩子的坏情绪。因为当孩子的情绪真的很差的时候,他们一定处于巨大的痛苦之中。 比起面对孩子发脾气时的“冷处理教育”,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来自最亲密的人的帮助。 弗洛伊德在他的《性学三论》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3岁的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你看,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有回应,便是光;不回应,便是无尽黑暗。 积极面对孩子的所有坏脾气和愤怒之情,不要再做出所谓的“冷处理”了。 看似我们用“冷处理”赢得了眼前这一场和孩子的对峙,可实质却是造成了“双输”的局面。 正如那句话所说: 当孩子看起来最不可爱的时刻,正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 处在愤怒、甚至崩溃边缘的孩子,尽管面目狰狞,却急需你的爱。 孩子愤怒时 家长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处在愤怒漩涡中的孩子,大多数心理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 在《超级育儿师》中,有一个八岁的男孩默睿,脾气火爆,常常对妈妈妈妈大打出手。 有一次,默睿受到了爸爸的批评,心里很难过,表现也有些异常。 但父母两人,都没意识到默睿内心的变化,只是一味地提醒他:批评没什么,快去写作业。 默睿情绪失控了。 他把妈妈连拉带拽地扯着妈妈进到了房间,对妈妈发脾气,还动手打人。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彷徨与无助,才用愤怒这种方式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希望得到些许回应。 可直到最后,默睿的情绪也没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安抚,真的有些心酸。 和默睿的爸爸爱妈妈相反的,是演员胡可。 她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以“我知道”开头。 有一次吃饭时,小鱼儿想要玩玩具,胡可反对后,他愤怒地瞪大了双眼,眼中满是怒火。 胡可没有粗暴制止他的脾气,而是对他说: “我知道你想玩,但要等到吃饭后,这是规则,你要遵守。” 在日后的日子里,每当小鱼儿闹情绪,胡可都会在第一时间以“我知道”开头,以此安抚小鱼儿的怒火。 可别小看了“我知道”三个字,它代表着父母体会到了孩子的感受,也能感同身受孩子的内心发生了什么。 “我知道”三个字,也能让孩子能感受到妈妈的理解和接纳。 慢慢地孩子就会冷静下来,从而减少怒火,恢复该有的理智。 发脾气后的沟通和复盘 是教育的终点 也是关系修复的起点 《超级育儿师》中,还有一个不亚于“默睿”的失控男孩,甚至有人为这段视频取名为: 这是我见过最可怕的孩子。 在视频的一开始,男孩就已经很愤怒了。 砸椅子、掀桌子、丢东西、攻击人,就像一头发疯的野兽。 而男孩的妈妈,则坐在一旁,内心毫无波动。 男孩会采用如此极端的手段,原因显而易见,他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大人的注意。 很可惜,妈妈并没有在意。 还好教育专家兰海,及时发现了男孩的心理诉求,上前管教他,逼着他先坐在“淘气椅”上冷静5分钟。 等到男孩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了,兰海喊来了妈妈,让妈妈蹲下,并让妈妈亲口告诉男孩,“淘气椅”的惩罚时间到了,也告诉男孩哪里是不对的,是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视频的最后,男孩抱紧了自己的妈妈。 这一刻,男孩那颗暴动的心灵,这才受到了极大的安慰。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孩子的怒火,来得快去的也快,过去了就过去了,不用再提。 可很多人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孩子发完脾气后,是需要和他进行沟通和复盘,最后把怒火的时刻,升级为教导的时刻。 这就要求每一位爸爸妈妈,需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上。 1.在他怒火中烧时,给他时间冷静 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在愤怒时,情绪主导着大脑,理智早已退居二线,此时他是无法沟通的,甚至连倾听都做不到。 2.孩子冷静下来后,建立与他的肢体接触 早有科学研究表明: 任何爱的触摸都会触发催产素的释放,而催产素会帮助身体进入平静、放松的状态。 肢体接触的目的,是向他表明,无论我们之间有任何矛盾,妈妈仍然爱你。 3.正确的交流和倾听 这时候,在和孩子进行交流,尽量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多倾听。 而你表达观点时,也尽量保持中立,一定要告诉他“我能理解你”,千万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审判他的错误。 复盘和沟通的过程,就像是在帮助孩子“清创”。 很痛也很难,但只要把委屈、怨恨等负面情绪都清理干净,孩子的内心才不会受到感染,心灵才能再次拥有一片净土。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发怒,孩子也一样。 但比起一直纠结于他为何发怒,不如帮助他一起整理好情绪,待他冷静下来,再慢慢地引导和沟通。 所有的悲伤都该有结束的那一刻,所有的委屈都该有宣泄的方式,所有孩子的眼泪,也都不该白流。 最后,点个【在看】,并“分享”出去,提醒所有的爸爸妈妈,抱抱那个发脾气的孩子,并告诉他: 没关系,爸爸妈妈会一直爱着你。 *来源:朗读君(ID:langdujun120),每日分享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学习资料和家长教育心得。作者:朗读君。*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 无锡上城壹号 http://www.ufuju.com/house/146/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