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4下载 https://www.xianjian520.com/pa4xz/ 策略 外资大幅买入成长 ——东吴策略·市场温度计 股市流动性:最近一周市场情绪维持低位,A股市场资金净流入2亿元,前值70亿元。 外资流入加速:由于美联储taper的推进和市场加息预期的上升,11月以来外资流入明显趋缓,其中11/1-11/12北上资金净流入仅17亿元,较9月(305亿元)和10月(328亿元)明显回落。最近一周市场回暖,外资加速流入,北上资金单周净流入112亿元,前值-27亿元。 外资大幅买入成长:行业层面看,最近一周加速流入的北上资金主要买入成长风格,其中净流入前三行业分别电子(48亿元)、电气设备(46亿元)、医药(12亿元),卖出非银、农林牧渔、建材。个股层面看,北上资金最近一周大幅买入宁德时代、歌尔股份、汇川技术,卖出上汽集团、中国平安、国电南瑞。 风险提示:资金入市规模为大致估算,仅供投资者参考;疫情二次爆发造成企业业绩不及预期;通胀上行超预期。 (分析师姚佩) 宏观 “与病毒共存”下的市场表现 新加坡模式探讨 在“与病毒共存”政策系列研究报告的以色列篇、英国篇后,本次进入新加坡篇。新加坡作为抗疫“优等生”,是首批放开政策的亚洲国家,于2021年8月正式将政策转向“与病毒共存”,10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全国公开讲话指引,表示新加坡将在未来三至六个月达到“新常态”。在放开政策后,新加坡经历了怎样的疫情反扑?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政策?放松管制对于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又是怎样的?我们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介绍。 新加坡“与病毒共存”政策的宣布和实施间隔两个月,高疫苗接种率为政策的基石。2021年6月,新加坡政府宣布将不再追求“零容忍”模式,但德尔塔变种毒株造成的疫情反扑使得政府收紧防疫措施,“与病毒共存”政策在两个月后才得以实施。在此期间,新加坡政府迅速跟进疫苗接种,在2021年6至7月短短2个月的时间内疫苗接种率便超越了英美两国,完全接种人数占比从不足40%升至超60%,并且在2021年11月达到超过90%的高位。高疫苗接种率使得新加坡政府得以在疫情不完全失控的情况下,逐步放开政策。 新加坡如何放宽境内疫情防控?通过“四步走”策略。政策转向的核心为:从监测新冠感染转向监测结果,关注点变为病重、病危及死亡案例,通过疫苗和监测住院情况来控制疫情,而不是限制公民的生活。从2021年8月取消两人限聚令开始,逐步放宽对于聚集人数、活动每日次数、运营承载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11月疫情逐渐被控制住后,扩大疫苗接种差异化安全管理措施。新加坡的防疫指引细则极为详尽,包含对餐饮场所、电影院、景点、婚礼等20多个项目的具体规定。 新加坡如何放宽边境管控?2021年8月19日开启“旅行走廊计划”(Vaccinated Travel Lane,VTL)免隔离航线,并逐渐扩充其覆盖范围。VTL乘客已完成接种,并且在出行前及抵达新加坡后都进行核酸检测。新加坡密切跟踪跨境旅行,核心关注点从“零容忍”时期的防止受感染人员入境,变成不对医疗系统带来严重压力(heavy burden)。签证方面,从8月10日起,新加坡已经恢复完成疫苗接种的工签持有者及其家人的入境批准。 政策放开后,新加坡如何应对疫情反扑?2021年8月放宽室内就餐限制后,新增确诊人数在几周内从两位数飙升至过千,为了降低传播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医疗系统的压力,新加坡于9月27日进入稳定期并于10月20日宣布延长稳定期四周,新增病例数于11月2日达到峰值,后续回落。在此期间,尽管新冠病例数激增,但是重症和死亡率维持在可控范围内,医疗系统负荷在可承受范围内,并且感染率呈下行趋势。 放宽政策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如何?零售娱乐、交通、工作场所活动逐渐修复,2021年11月疫情反弹得到控制后,上述活动恢复至近疫情爆发前水平的80%。就业方面,尽管2021年9月失业率已修复至2020年3月的水平,但新加坡金管局指出就业市场存在K型复苏,被餐饮、零售业裁员的工人难以填补外向型产业(专业服务、信息与通信、金融)的职位空缺,造成供需错配。通胀方面,在全球粮食生产和供应链中断、能源和房屋价格攀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加坡通胀在2021年5月创下2014年以来的新高,并在后续4个月维持高位,新加坡金管局预计进口通胀将持续至2022年。 放宽政策对新加坡金融市场的影响又如何?政策放松初期新增病例激增,risk-off下股市下跌,债市短暂跳升。后续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股市强劲回升并创年内新高。债市方面,由于10月新加坡金管局为应对通胀,超预期小幅收紧货币政策,导致债市下跌。行业方面:政策放松以来,随着疫情防控状况的变化,新加坡各行业回报率波动较大。9月以来金融、工业等顺周期板块表现相对稳定向好,而消费板块在10月疫情反弹逐渐得到控制后,强劲反弹。 新加坡自宣布“与病毒共存”政策以来,对比MSCI全球无超额收益。原因主要在于新加坡在放宽政策前,对于疫情的控制处于全球前列,日新增病例维持在两位数,股市相对估值较高,政策放宽后的疫情反扑下,不再具备相对优势,估值回落。 从当前状况来看,新加坡的政策放开较为成功,尽管经历了新增病例的激增,但高疫苗接种率使得重症率、死亡率以及医疗系统压力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随着封锁的进一步放松,新加坡的服务业有望加速修复,受到抑制的消费得以释放,支撑消费板块进一步反弹。 风险提示:新冠病毒变异、疫苗失效,确诊病例大爆发导致经济重回封锁。 (分析师陶川) 行业 电新: 电动车2021年三季报总结 行业景气度持续,电池盈利超市场预期 涨价环节弹性较大 投资要点 电动车2021年需求旺盛,销量持续超市场预期,板块业绩逐季大幅向上:2021年Q1-Q3国内和海外电动车分别销216/198万辆,同比+185.3%/+92.7%,超市场预期。我们所选取的101家企业2021年Q1-3总体营收8,131.25亿元,同增51.74%。实现归母净利润549.02亿元,同增147.02%。龙头表现突出,锂电中游环节盈利同环比持续向上,具备价格弹性环节盈利大增;2021Q3环比进一步提升,实现营收3,027.03亿元,同比增加40.62%,环比增加7.93%;实现归母净利润226.84亿元,同比增加102.60%,环比增加14.85%。各环节满产满销,盈利能力亮眼。 2021Q1-3子板块业绩均大幅提升,中游环节持续紧张,部分价格弹性环节业绩最为亮眼,上游紧随其后:2021Q1-3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排序依次为铜箔(2316%)>正极(385%,剔除杉杉股份)>负极(296%,剔除杉杉股份)>上游材料(275%)>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260%,剔除杉杉股份)>电池(182%)>隔膜(172%)>锂电设备(91%)>电机电控(57%)>核心零部件(44%)>充电桩(39%)>整车(-77%);2021Q3扣非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速排序为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49.1%,剔除杉杉股份)>锂电设备(19.4%)>正极(17.6%,剔除杉杉股份)>电池(12.2%)>隔膜(10.5%)>核心零部件(9.6%)>负极(7.8%,剔除杉杉股份)>上游材料(6.5%)>整车(5.7%)>电机电控(-3.9%)>铜箔(-8.6%)>充电桩(-17.8%)。 2021Q3板块产能利用率提升+产品价格弹性充分体现,盈利环比稳步提升。2021年Q1-3板块整体盈利能力增强,2021年Q1-3板块整体毛利率为18.68%,同增0.55pct;归母净利率6.75%,同增2.60pct;2021Q3毛利率18.88%,环增0.08pct;归母净利率7.49%,环增0.45pct;2021年Q1-3费用率(不含研发费用,下同)10.09%,同降2.22pct;2021Q3费用率10.17%,环增0.30pct。 受备货影响,2021Q3存货及预收账款显著增长,净现金流同环比增加:2021年Q3末板块整体应收账款为2,036.39亿元,较Q2末增4.25%,较年初增11.71%;2021年Q3末板块预收款为456.53亿元,较Q2末增17.09%,较年初增66.48%;2021年Q3末板块存货为2,274.02亿元,较Q2末增14.37%,较年初增45.30%。净现金流方面,2021年Q1-3板块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835.68亿元,同增46.20%;2021年Q3板块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363.53亿元,同增8.78%,环增10.47%。 投资建议:我们继续强推锂电中游全球龙头和价格弹性大的锂资源龙头,强推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恩捷股份、科达利、德方纳米、容百科技、天赐材料、璞泰来、新宙邦、中伟股份、天奈科技、华友钴业、等和零部件宏发股份、汇川技术、三花智控等,重点推荐星源材质、诺德股份,关注中科电气、赣锋锂业、天齐锂业、贝特瑞、嘉元科技、融捷股份、天华超净、永兴材料、欣旺达等。 风险提示:价格竞争超市场预期,原材料价格不稳定,投资增速下滑,疫情影响。 (分析师曾朵红、阮巧燕) 个股 名创优品(MNSO.N) FY2022Q1点评 收入同比+28.1%超过指引上限 国内新业务稳步增长,海外快速复苏 业绩简评 公司发布FY2022Q1业绩,营收超过指引上限:FY2022Q1(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实现收入26.54亿元(除非特殊指明,文中货币单位均为人民币),同比+28.1%/ 环比上季度+7.4%,超过业绩指引上限;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扭亏 / 环比+32.2%;扣除股权支付费用等项目后,经调整净利润为1.84亿元,同比+80.3%/ 环比+27.0%。 经营分析 费用率&利润率持续改善。FY2022Q1,公司毛利率/经调整净利率为27.4% / 6.9%,同比+2.2pct / +2.0pct,毛利率提升主要归功于毛利率更高的海外收入占比提升;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2.8% / 7.96%,同比-1.0pct/ -4.2pct,管理费用率的下降与FY2021Q1的IPO费用有关。 门店:TOP TOY加速拓店,MINISO单店收入持续恢复。FY2022Q1,公司共有4943家门店,较上季度末增加161家。其中,MINISO门店数为4871较上季度末净增加122家;平均单店收入为54.6万元,同比+10.5%/ 环比+2.9%。TOP TOY门店数达72家,较上季度末净增加39家,扩店速度加快;72家门店中有66家为加盟店。 国内:TOP TOY单机收入破亿元,线上业务稳步推进。FY2022Q1,公司国内收入为20.31亿元,同比+17.9%/环比+4.3%;其中MINISO品牌收入为18.7亿元,同比增长12.8%,TOP TOY品牌收入1.1亿元。国内MINISO品牌期末门店数4871家,本季度净增加122家。公司通过线上业务加深消费者粘性,至9月MINISO微信小程序活跃用户超600万。 海外门店快速复苏。FY2022Q1海外收入6.23亿元,同比+78%/ 环比+18%,主要得益于主要市场的复苏以及经销商针对节假日促销的备货增加;根据财报数据计算,平均单店收入约34.2万元,同比+65.3%/ 环比+16.5%。本季度海外净增加26家门店,超过60%的新店位于欧洲、中东和北非;因疫情暂停营业的门店数为118家,较上季度有所下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持续看好中国优质供应链品牌化大趋势。在本季度疫情仍有反复的环境下,公司仍取得较好的业绩。海外销售额持续转好,国内TOP TOY、线上业务不断取得进展。公司预计下季度收入24.5至26.5亿元。考虑FY2022Q1公司收入小幅超过指引上限,我们将公司FY2022-24年归母净利润预期小幅上调0.3%/0.1%/0.1%至7.5/ 12.5/ 16.8亿元,按美元:人民币=1:6.39算得11月19日收盘价对应PE为37/23/1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扩店不及预期,海外经营相关风险,竞争加剧等。 (分析师吴劲草、汤军) 利元亨(688499) 股权激励方案落地,业绩目标超市场预期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限制性股票110.60万股,占公告时公司总股本的1.26%。本激励计划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不超过629人,占公司员工总数6330人(截止2021Q3末)的10%,授予价格为119元。 投资要点 业绩指引超市场预期,未来三年业绩高增确定性较强:该激励计划三个归属期的归属比例分别为30%/30%/40%,根据其各归属期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收入或利润满足其一即可行权:(1)营业收入: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不低于22/34/52亿元,分别同比+54%/55%/53%;或(2)净利润: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2/4.3/8.1亿元,分别同比+57%/93%/89%(此处“净利润”指归母且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的净利润值),2021年11月22日收盘价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131/67/36X。此次股权激励摊销产生总费用1.9亿元,分别于2021-2024年摊销0.09/1.0/0.5/0.2亿元,若考虑股权支付费用影响,公司2021-2023年保底归母净利润为2.1/3.3/7.6亿元,2021年11月22日收盘价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138/88/38X。 锂电设备进入卖方市场订单毛利率回升,规模效应明显助力净利率大幅提高:若股权激励的营收和利润两个业绩目标均恰好达成,则公司2021-2023年净利率(指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的净利率)分别为10%/12.6%/15.6%,订单质量改善&规模效应助力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明显。 公司起家于电芯装配线,持续高研发投入实现整线专机突破打开订单空间:公司持续高研发投入,2021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94亿元,同比+69%,研发投入占比12%,产品由电芯装配线逐步突破化成分容测试机等核心专机,目前除了前道搅拌机外基本实现覆盖锂电全生产工序,包括前道的涂布机;中道的卷绕机、叠片机(叠片机和卷绕机将是利元亨拳头产品)、注液、激光切设备;后道的化成、分容、检测设备;并且在电芯装配线、电池组装线环节实现了集成。 动力电池厂迈入扩产高峰,公司动力专机大幅放量:截至2021年8月25日,公司在手锂电设备订单45.5亿元(含税),同时10月25日公司公告中标ATL 4.57亿元(含税)订单。随着动力电池厂迈入扩产高峰,公司受益于设备商稀缺性凸显,动力锂电专机将逐步放量,业绩弹性较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公司订单充足,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2.4(维持)/4.6(上调2%)/8.0(上调2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21/63/36倍,我们看好公司后续动力锂电设备放量, 业绩有望超市场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锂电池行业增速放缓或下滑,竞争格局恶化。 (分析师周尔双、朱贝贝) 密尔克卫(603713) 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2.4亿元 进一步完善服务矩阵&线下履约能力 事件 2021年11月22日,公司公告拟发行可转债募集不超过12.41亿元的资金,主要用于收购上海化运、建设超临界水氧化及配套环保项目、添置车辆及罐箱提升运力、补充流动资金等。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及转股价格将在发行前确定;当公司股价连续高于/低于转股价格的130%/70%,并满足其他条件时,债券可赎回/回售。 投资要点 密尔克卫是国内领先的化工供应链综合服务商,本次募投项目有望进一步完善供应链服务矩阵。公司物流板块提供货代、仓储、运输为核心的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本次募资收购上海化运有助于公司发展核电等特货及跨境长线运输业务,进一步巩固核心区域的服务网络布局;添置车辆及罐箱提升运力则有助于公司满足高速增长的运输业务需求。我们认为化工物流基础设施及其管理运营能力是公司的重要护城河,此次募资的投资项目有望进一步深化公司业务壁垒。 化工电商等新业务快速崛起,募资补流有利于保障后续成长。基于综合物流业务,公司向化工品电商延伸,逐步形成物贸一体化服务,2021H1公司化工贸易板块实现收入11.5亿元,同比+400.5%。在各业务的相互协同下,2021Q1-3公司收入实现149%的高增长。本次募资公司计划将3.7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有助于保障公司后续业务发展。 工业品电商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密尔克卫具备稀缺的危化品履约能力,看好公司化工电商业务的发展前景。2020年工业品的电商的总体渗透率仍然不高,未来随着渗透率提升,工业品电商行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化工品电商行业中,密尔克卫是少数具备稀缺的线下危化品履约能力的企业,我们认为这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是公司2021H1化工贸易板块实现高增的重要原因。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看好化工品电商赛道未来的发展前景,密尔克卫基于稀缺的危化品线下履约能力,大力发展化工品电商业务,打造“超级化工亚马逊”。我们维持2021-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2/ 5.9/ 8.2亿元,同比增速为45%/ 41%/ 39%。11月22日收盘价对应2021-23年PE分别为44x/ 31x/ 22x,考虑公司具有化工电商全产业链的一系列经营壁垒,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波动,生产安全风险,并购整合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吴劲草) 海兰信(300065) 海洋硬科技领军者 双向布局UDC及海洋娱乐 业绩加速拐点或将至 投资要点 深耕海洋工程二十载,涉海多业务协同发展:海兰信深耕海洋工程20年,专注于智慧海洋及智能航海领域,拥有各类海洋观探测及雷达系统与相关解决方案。公司通过对海底数据中心核心技术的吸收及发展,将海底观测网技术转型海底数据中心,以海洋传感器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旨在打造岸海一体化的综合海洋立体检测系统及绿色节能海底数据中心。 国内首个海底数据舱落地,海兰信引领大数据中心走进海洋时代:2020年海兰信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联想(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通IDC产业链,进一步推进海底IDC建设。2021年1月,海兰信海底数据中心海南示范项目成功签约,将在海南昌江完成首个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海兰信UDC样机测试单舱PUE值为1.076,低于国家规定PUE 1.4标准,有效提升能耗效率。海兰信通过推进海底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技术在海南落地,为海南自贸港跨境数据应用做充足准备,致力打造全球首个海底数据中心示范型项目。 发挥海洋硬科技优势,拓展海洋娱乐经济:基于公司在海洋领域的长期优势和布满全国海岸线雷达网的硬科技壁垒,公司延伸拓展海洋娱乐经济,2020年公司参股设立了海南嘟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整合游艇出行、海洋休闲运动、生态观光等海洋休闲产业,构建衔接消费者与水上活动服务产业的平台。嘟嘟海洋已与三亚7家游艇俱乐部签订合作协议,签约上线游艇近百条,并已与三亚最大两家游艇俱乐部达成上线和合作意向,正快速形成本地影响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0.45/0.99/1.23亿元,对应2021-2023年EPS分别为0.07/0.16/0.2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73/125/101倍。基于公司坚实可靠的海底数据中心核心技术,公司未来业绩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商誉减值风险、新业务转型不及预期风险、自然环境及自然灾害风险。 (分析师侯宾) (文章来源:东吴研究所) 文章来源:东吴研究所![]()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