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普利斯信息网 2021-11-19 450 10

激活国企革新广州在行动

重庆电缆盘回收
截至目前,广州国企控股上市公司已达34家。图为蓝天白云下的珠江新城。南方日报记者符超军见习记者罗一飞摄

  产业布局跨区发展,资产重组、并购高频次操作,广州国资企业近半年“动作”不断。

  近年来,广州国资不断扩大完善产业布局。记者梳理发现,仅2021年,以推进资源整合、加快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为代表的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工控”)已经购入数家上市企业。

  《广州市“十四五”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划》提出的到2025年,全市国企控股上市公司达45家,截至目前,全市国企控股上市公司已达34家。

  2021年以来,高频次的重组、并购背后,是广州加快推进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产业布局,调动国有资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源性动力。目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已过大半,广州不断发力资本运作、产业布局以及人员选聘制度,激活国有企业的革新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马艺天

  并购扩容

  全市国企控股上市公司达34家

  “着眼长远,改革创新,加大混改和并购重组力度,加大国有资产盘活处置力度,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实现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广州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陈德俊在市属国企亏损企业全面治理现场会上表示。

  广州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的力度,从2021年广州工控的一系列动作中可见一斑:

  就在12日,广州工控化工新材料集团驻茂名指挥部、广化化工交易(茂名)有限公司、工控新材料投资(茂名)有限公司在茂名市揭牌成立,将着力构建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成员企业山河智能在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10万吨级的负极材料与石墨超高提纯应用项目,生产电动汽车电池重要原材料,总投资额达到50亿元。

  视线转移到广州工控产业版图的另一端。

  10月18日,杭电股份透露称,广州工控的诚意金已支付,公司将持续关注广州工控相关工作的进展。

  10月26日,广日股份公告称,将由广州工控对公司股东广智集团实施重组,发挥两家企业在装备智造、新材料、楼宇智能装备等方面的联动优势,打造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投资控股集团,力争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10月29日,广州工控与江苏润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润邦股份”)原控股股东南通威望正式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广州市人民政府……

  截至11月,目前集团已经“入主”数家上市企业。除了广州工控,广州国资旗下的广州环保投资集团、珠实集团先后完成入主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初,广州环投收购博世科;1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拟将其直接持有的广州环投集团84.9%的股权无偿划转至广州国发,并将以广州国发为载体,将广州国发更名并整体改组组建为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0月,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已披露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划向珠实集团非公开发行291421794股的股份(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认购完成后,广州市人民政府成为苏交科实际控制人。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服务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和看来,提高国企控股上市公司数量可以为城市导入更多的产业资源。截至目前,全市国企控股上市公司已达34家。

  产融结合

  国资产业布局聚焦“一带”

  新材料项目、海洋装备产业、交运设备、绿色化工数字交易园区、楼宇智能装备、基建……记者梳理被广州国资“收入囊中”的企业产业分布发现,都立足先进装备制造、金融与生产性服务、新兴产业孵化培育、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以及商贸文旅消费五大产业板块。

  产业布局的背后逻辑与区域政策分不开。立足于“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服务沿海经济带主战场”是广州市“十四五”规划下达的指令。国有资产的重新布局,无疑将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以广州工控的资本运作为例,几次动向分别布局海上设备产业链、新材料以及交通设备,紧跟广州“十四五”规划。

  广州化工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利表示,“与茂名的合作,不仅是企业和地方之间的合作,更是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大背景下,大湾区辐射带动粤西后发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

  而此前,广州工控并购南方宇航与江苏润邦则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广州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链。广州工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千定也明确表示,将利用产业优势,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海上风电装备、港口码头装备以及环保业务的市场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广州国资第二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从2019年诞生之初起,广州工控就带着“使命”:到2020年,广州市属国资国企资本85%以上投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

  就在不久前,广州工控和其他8家广州本土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注册资本50亿元,预计当年成立、当年开工,力争新签合同额达100亿元,打造广州轨道交通机电产业“设备+安装+运维”一体化集成模式。这一举措将为广州“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提供更优的资源,补齐广州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短板,实现做大轨交产值的目标。

  相对于一般投资机构,产业资本兼具“产业”和“金融”双重属性,在项目获取、价值判断、风险控制、投后管理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资本布局的调整优化无疑将助力广州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同时,逐步提高的新兴产业投资力度也将带动一批优势产业创新园区的崛起。

  产业的升级、现代化都市圈的构建,都进一步加强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引擎的功能,而广州国资在战略性产业上的布局,也将有望发挥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作用。

  体制创新

  用“人”激发改革内生动力

  10月19日,广州国资系统面向全球公开选聘国企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取得重要成果,广州轻工集团通过全球选聘,落地签约集团总法律顾问、下属双鱼公司总经理两个重要高管岗位。“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灵活的机制吸引、留住高端人才,让他们在广州轻工集团这个平台能够充分发挥能量。”广州轻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郴湘说。

  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轻工集团已经开始着手内外引智,双管齐下。

  2020年,集团相继开展了二级企业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等高管职位内部公开选聘,共有7人在内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为集团二级企业班子建设注入新鲜活力。

  2021年,集团深化改革力度,先后在旗下鹰金钱公司、虎头公司、华糖公司、轻出公司、三角公司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并在其中的鹰金钱公司、三角公司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加上此次双鱼公司职业经理人的引入及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转聘,集团目前共完成了6家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引入了3位市场化选聘的经理人挂帅下属企业经理层,对人事改革的力度、深度、速度在市属国企中走在前列。

  灵活的用人制度正为国企改革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广州鹰金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今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4.5%;华糖公司1-9月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迎来明显增幅,并启动了总投资1.07亿元的食品饮料生产线技改项目。

  广州轻工集团今年启动“扬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在集团内选拔了85名“75后”“80后”“90后”优秀年轻干部,参加与中山大学联合举办的训练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轻工集团的创新举措不是个例,“深化职业经理人109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和中长期激励机制,培育市场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国有企业家队伍。”广州“十四五”规划显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国企改革是关键。

  到2022年6月底前,广州国资国企将完成各级子企业改革,为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提供保障,也为城市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引入新动能。

  ■声音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

  广州经济战略转型要求国资主动作为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国有企业并购上市公司也是国有资本和上市企业相互赋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国有资本在产业区域布局方面需要更多的战略考量。广州经济战略的转型以及城市产业发展对国资国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需求,也要求广州国资主动作为,引导资本在一些战略领域加大投资、加大布局,这也和广州国资近半年加大力度采购动作有关。

  从上市企业的角度来说,部分企业制度管理、资本的管控跟不上整个上市公司的业务发展步伐。而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在风险管控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相对比较完备,对企业进一步利用上市平台做强、做优、做大会发挥一些支撑作用。

  同时,国有资本入主上市企业,更应该提前布局,提前考虑好如何来做好国有资产的监管,管好国有控股的企业,尤其是并购而来的这些上市企业,既要发挥企业灵活经营的优势,又要确保国有资本的不流失。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普利斯信息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普利斯信息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