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直播 当孩子第一次把积木叠起来时,当孩子自己动手吃完了一顿饭时,你会怎么夸?(先别往下看) 是不是很容易说:“啊宝宝真棒!”“真厉害!”、“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对孩子的好行为,我们确实会经常习惯性脱口而出这些赞美之词。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真诚且发自内心地为孩子感到开心的,只是这里有个潜在的问题: 这些夸奖可能会让孩子过度关注于自身、或者自己的行为有没有让我们父母开心。 而真正夸在点子上,可以让孩子把行为动机的关注点放回了自己的身上,我做这件事是因为“我”开心、“我”骄傲! 对于低幼孩子来说,可以帮助他们认识情绪,让他们明白,那种从内心涌出来的感觉,不是因为妈妈开心了,这是属于我自己的开心和骄傲。 正确的夸奖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这样夸孩子是更好的: 1、夸奖孩子可以改变的品质 像开头说的那些应该是我们最习惯的夸奖方式之一,长期以往就会导致孩子怕输,不敢接受挑战。因为他们容易觉得“我的聪明是天生的,我因为聪明才被夸奖,那我要做的就是避免挑战,避免任何会让我不聪明的事情。” 这是夸奖准则中最关键的一条,夸孩子“聪明”,不如夸她“努力、动脑筋了”等这些可以后天改善的品质。 2、使用描述性语句,强调努力的标准 此外,我们还习惯非常笼统地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夸奖: 比如说孩子“画的真好!”孩子不知道被表扬的地方到底是什么,从而他们不清楚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可以这么说:“我喜欢你画画时拿笔的姿势,很标准。”, 这样孩子就知道了“原来是我握笔姿势得到了表扬,那我下次再画画时需要保持这样的握笔姿势。” 这个方法也特别适用于你希望孩子改进的地方。比如小D有段时间总是依赖我帮助她完成拼图,有一次她自己完成了,我就会特地这么说,“小D好棒,独自一个人完成了拼图,全是自己做到的!” 其实她完成拼图,我们夸奖的内容可以有很多,比如“动了脑筋”啊、“专心致志”啊等,但我特地挑了这个品质夸她,被夸奖的地方就会成为她今后继续努力的动力。 3、不要轻易夸奖太容易完成的事 有的家长三句话不离夸奖,孩子做了一件特别平常的事都会进行夸奖,“哇,宝宝会拍手了太棒了!宝宝吃饭了,真好!”。这样高频率的夸奖,其实反倒稀释了夸奖的激励性。 “孩子也不傻”,他们自己心里有一杆秤,知道什么是他们通过努力完成的事情,什么是轻而易举完成的事。 当我们夸奖他们轻易完成的事时,他们就会疑惑,“到底是妈妈太傻了都没发现这件事很简单呢?还是她觉得我很傻所以无法完成这件事呢?”久而久之,她就会对你的夸奖免疫,觉得你其实“没眼光”,不懂欣赏和夸奖。 4、不过度夸奖孩子本来就喜欢的事 我从小就注意小D的餐桌礼仪,也让她明白吃饭是个社交行为。因此她特别喜欢外出和我们的朋友一起就餐,每次都可以乖乖地坐着和我们一起吃完整餐。我一开始每次都会夸她,“小D是个大孩子了,可以一直坐着和我们大人一起吃完整顿饭。” 后来小D的认知老师了解到了,特地提醒我,虽然一个2岁不到的孩子可以乖乖配合、不吵不闹和大人一起吃完饭的确是个很好的行为,需要鼓励。 过于频繁地进行夸奖,会让孩子对自己做这个行为的动机产生疑惑,“我到底是真的喜欢做这件事本身呢?还是我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才做的呢?”有的孩子会因此改变对这件事的看法,甚至变得不再喜欢这件事了。 5、避免和他人对比的夸奖 “你比哥哥完成的快,真棒!”这个看上去的确是个容易激励孩子的夸奖方式,但其实也是有它的弊端的。 这一点可能有点反常识,但这样的夸奖确实会让孩子的关注点变成了“超过别人、赢过别人”而不是掌握这件事这项技能本身。于是,他们所有的动机都出于争一个输赢,也就会出现怕输、怕失败、好胜心过强的问题。 回想我们这一代,父母们都是使用“挫折教育”的,对于夸奖真是非常非常吝惜。到了我们孩子这代,大家都会愿意夸奖了,说实话,这是时代的进步。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认可、得到夸奖,这是天性,对于孩子更是如此。 但夸奖需要技巧,正确的夸奖方式可以激励孩子变得更好,不断自我挑战;而“乱夸”却会养成一个怕输怕困难、容易骄傲的孩子。 当然啦,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已经习惯了,总是脱口而出“宝宝真棒!”,怎么办? 那可以在表达完了你的骄傲后,记得追问一句,“你是不是也为自己很骄傲啊?” 每次脱口而出后,问问自己:“她哪里棒了?她哪里聪明了?”,不把这个答案藏在心里,也大声分享出来让她知道。 这样孩子可能就知道“好”的标准,这些也就会成为他们努力的方向。而更加关键的是,我引入了一个具体的参照体系。 看到这里,聪明的你们也能想到,面对孩子的“失败”也能夸奖,可以夸他们努力的过程,这有助于孩子建立全面评估体系。 这样的孩子不容易出现输不起的玻璃心。 我记得我的教授曾对我说,空洞简单的夸奖就好比甜品,难得吃一点其实也没关系。但千万不要过量,不仅没有滋养作用,还容易让人上瘾。 我很喜欢这段话。这又是回到了我们学习育儿的原点:学习不该让人焦虑,而是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和知情权。 夸奖也是如此,我们不需要矫枉过正或觉得没做到有力的夸奖就焦虑了,这是一种成长型思维下的说话方式,我们只是选择了它表达了对孩子的称赞,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今日互动 育儿就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给孩子启发,你日常是如何夸孩子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和我分享哦~ 1、文章回顾: 2、其他主题文章 有启发? 欢迎点赞转发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