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优阁 https://www.coolug.com/6397.html 中国6月通胀数据揭盅前夕,中美两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双双跌穿重要心理关口,引发上半年甚嚣尘上的「再通胀」论遭打脸。不过,内地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按年增幅自2008年高位回落背后,攸关企业利润的购进价格继续上冲,恐续压抑制造业投资,加添经济复苏前景逆风,似印证债市逻辑。 *购进价格按年涨幅扩大至13.1%* 通胀猛如虎,还是只是暂时性?中美国债的本周表现似乎显示后者胜出。先看有全球基准之称的十年期美债殖利率,继周二(6日)跌穿1.4%后,周四(8日)续穿1.3%,低见1.25%水平;《大萧条》作者Jim Rickards即高呼,此是「去通胀」正接近「通缩」的可靠讯号。再看中国,10年期国债殖利率同失守3%,录去年8月以来首次。从联合国粮食署周四(8日)报告,全球食品价格6月录一年来首次下跌,到中国6月PPI按年涨幅从13年高点(9%)回落,录8.8%符合市场预期,上半年甚嚣尘上的「再通胀」论遭打脸,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以反映工业生产者成本的购进价格计,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按年涨幅13.1%,较5月的12.5%续加速;而出厂价格按年涨幅虽放缓0.2个百分点,但新涨价影响却扩大0.4个百分点。 *重提降准意味官方「认证」增长放缓* 值得一提的是,引发市场「中国转鸽」热议的周三(7日)国常会通稿,提及「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被形容为「降准压价」违反经济学常识,因传统观点认为,放松流动性会刺激需求并加剧通胀压力。但另一角度看,国务院时隔一年再提降准,更大的意义恐是官方「认证」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放缓的事实;而从流动性的交易端发力,能否有效改善消费端,以及减轻中小企成本压力、提振生产和投资信心,仍是未知之数。中长期增长停滞、变种病毒升温、劳动力瓶颈持续……种种不确定性之下,债券重获追捧显示市场进入避险状态。债市多头提前押注是对是错,中美第三季GDP数据料见分晓。 (文章来源:经济通中国站) 文章来源:经济通中国站![]()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